连日来,隆阳区组织实施党员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隆阳活动,以用活载体为导向,推动全区2170个党组织和43667名党员学深做实、见行见效。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学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出自信自强的能力本领,学出担当奋斗的动力源泉,学出自我革命的清醒坚定。市级领导赵碧原、朱宏春、刘云娥、杜春强、杨绍虎、林松、庄志强、段忠华、范喜出席开班仪式。
要抓住全省壮大园区经济机遇,作好聚集发展文章,重点在促进产业聚集、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服务保障、集约高效用地、理顺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要激发奋斗热情,主动担起时代使命,团结奋斗抓落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保山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据了解,此次研讨班为期5天,将重点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作理论授课,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解读贯彻落实措施。杨军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1月29日,保山市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
杨军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坚决扛起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政治责任。要明确责任,做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时间明确、任务到人、责任上肩,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为发挥好传统村落的优势资源,我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大力扶持传统村落与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养老、传统工艺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实践在保护中实现开发利用良性发展的路子,并积极推进传统村落申报A级景区,形成了和顺水碓村、江东银杏村、板桥青龙街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
保山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国家启动传统村落申报、命名和保护利用工作以来,全市共有13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居全国第九位。传统村落是现存村落中历史文化价值最为真实、农耕文明遗存最为丰厚、村庄格局形态和民居传统特色风貌保存最为良好的代表,维系着中华民族最为浓郁的乡愁企业入驻资本引路做活村企联动文章老寨子村民小组引入花缘里公司,流转村民房前屋后闲置空地65亩,种植玫瑰86个品种5万余株,打造16个节点花园,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动,建设了花缘里玫瑰主题村。稳定种植青菜、生姜、萝卜等订单蔬菜面积1200余亩,带动260余户种植户年收益270余万元。
2021年以来,该镇共接待游客74.65万人次,促进群众增收500余万元,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当年户均分红2000元,2022年脱贫群众年均纯收入比发展乡村旅游前增加4200元,稳稳托起佤寨幸福梦。在巩固传统茶叶采摘、销售和茶园务工基础上,公司建成研学露营基地、体验厨房等,承接假期研学、户外拓展活动。
茶旅联姻共谋发展做强产村融合文章虞家营自然村按照党建+教育+生态模式,以集体千亩茶园为纽带,引入绮罗茶业公司,按每年41万元的租金流转村集体茶园690亩(租金每5年上涨20%),村民每年在茶园务工和交售茶叶收入130万余元,以小茶叶托起大产业,蹚出了一条产村融合的利益联结路子。全镇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4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8.3%),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占总人口数的23.6%),连续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年来,清水镇依托司莫拉效应,坚持以文塑旅创品牌、以旅彰农促融合,突出区域化、合作化、行业化发展,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部领办社企合作做实股份合作文章司莫拉自然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引入市旅投公司,吸纳全体村民为社员,探索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村民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集体得实惠、公司有盈利。
通过盘活寨内公共资源、闲置资产,建成大米粑粑厂幸福餐厅幸福书吧租赁或股份合作,实现集体创收增收。镇级层面搭建平台,促成景区联合联动,推动景点提品提质,开展产业对接、商贸互助、旅游营销等区域性合作。叫响了清水周末游一日游环线游等乡村旅游品牌,加速催生自驾、徒步、研学、餐饮、民宿、温泉养生、休闲采摘等旅游服务业态,带动增收。2022年十一期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公司收入150余万元,21户业态经营户户均收入7万元左右,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280余万元,群众、集体、公司和村民实现互利共赢。
下一步,清水镇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点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进、线上开发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围绕一环三片、六村六品规划布局,聚焦田园增色、村庄增美、群众增收目标,打造佤乡风情、古寨乡旅、农旅休闲、民宿示范、温泉休闲、现代农业六种业态,让全域旅游在清水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群众,奋力谱写产业强、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通过景村共建+合理布局,以业态置入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形成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
催生村民开办民宿、农家乐,发展旅游百家饭,从事产品售卖、艺术表演、导游解说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村民稳定就业31人,零星务工130余人,采茶销售覆盖自然村241户1057人,户均收入5700元。握指成拳培树品牌做优抱团取暖文章清水镇有机场、热海、古村、佤寨、茶山5张精美名片,有5A级景区热海、4A级景区司莫拉和高黎贡山茶博园、3A级景区花缘里,6个村(社区)均为中国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富集。
同时,引进了天赋艺并竹编公司落地设厂兴业,解决了50余名妇女及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人年均收入2万余元,实现了家门口致富,老人小孩两不误。三年来,清水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幸福旅游+主题,积极探索农旅联姻、三产融合模式,做优做实做强做活做特抱团取暖、股份合作、产村融合、村企联动、订单提效五篇文章,致力构建产业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仅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促进,还串起群众致富的信心,串成大家携手阔步小康的幸福轨道。围绕1100余亩百香果种植规模,成立了虞家营志通供销合作社,通过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电商销售+上门收购结合,百香果果实远销四川、广州等地,年毛收益920余万元,带动务工3000余人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帮助种植户直接增收受益,实现了合作社有订单、农户有定心丸,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司莫拉彩色水稻 清 轩摄茶园欢歌解宏伟摄花缘里鲜花盛开 清轩 摄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腾冲市清水镇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寄语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以玫瑰之约代替卫生死角,绘就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幸福画卷,达到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振兴目标。通过拓展和丰富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激发创业就业活力,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加工销售44户,群众务工130人次,工资性收入270万元,村民有租金、股金、薪金和分红等多重收入,寨内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创业就业。
农超对接电商搭台做特订单提效文章清水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盘活清水距离腾冲市区仅10公里的近城优势,组建群溢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区生鲜超市、食品厂等,开展订单合作,变先种后卖的传统路径为先订后种,解决产品销售、提高附加值,开辟出一条先找市场订销量后签合同再生产的稳定增收路子。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强化体育后备人才教育改革,形成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竞赛训练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此推动全市高原特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发展户外运动,做优赛事活动,办好腾冲马拉松赛、中国远征军之路、永子围棋系列赛等赛事,提升办赛层次和规模。
近年来,保山推进集高原体育训练、全民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高原特色体育基地建设,以足球、田径(中长跑、竞走)、山地自行车、冰雪项目等为重点,提供高原体育训练服务。2月12日,在2023年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上,19岁的保山籍运动员吴洪娇在最后时刻反超日本选手盐见绫乃,以2分6秒85的成绩率先撞线,拿下了她2023赛季的第一枚金牌。
保山也涌现出了奥运冠军陈定、全运会冠军张家旭等多名运动健儿为家乡添彩、为祖国争光,保山正在以实绩交出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市的答卷。近年来,保山围绕高原特色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抓好教练员队伍和运动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引进具备专业能力、执教能力较强的教练员;巩固以市少体校为龙头,各县(市、区)少体校作支撑,特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体系,梯次配强队伍,精干一线、巩固二线、扩大三线,使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向纵深发展。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明鑫表示,今后将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高原特色优势,加快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升重大体育赛事的备战参赛水平,积极为国家、省级培养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服务经济增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作用,讲好保山体育故事,积极搭建体育交流平台,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体育交流活动。以打造竞技体育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项目,提高保山高原特色体育强市影响。
组织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和面向大众的越野跑、自行车赛等健身活动。创新建设模式,突出高原体育健身服务功能,建设集体育赛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医疗康复中心、体育文化中心为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近年来,保山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从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民族体育活动、突出保山少数民族体育特色、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等方面筑牢高原特色体育强市根基,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方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理念,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是夯实建设体育强国的社会根基。丰富后备人才供给渠道,为竞技体育人才输送提供源头活水。
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朱党勋说:将积极组织运动员参加国家、省、市级组织的青少年相关赛事活动;尝试竞技项目进校园,与有训练场馆、有训练背景教练员的学校合作共建训练队伍,促进体教融合健康发展;为国家和我省培养更多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全市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体育产业为特色,打造高原特色体育强市品牌。近年来,保山依托区位特色优势,全力完善保山特色竞技体育发展体系,提升竞技体育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强竞技人才选拔培养,全面提升了保山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近年来,保山依托独特的海拔优势,围绕将优势项目做强,将特色项目做优,重点发展中长跑、竞走、射击等优势项目,稳步提升排球、举重、射箭、拳击、体操、投掷、短跨、游泳等潜优势项目,树牢各县(市、区)一盘棋的大竞技体育工作格局,统筹市级训练单位、县级少体校、项目基地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后备人才培养单位进行项目布局,构建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近年来,保山市不断强化咖啡品牌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力。这条投资860万元建成的咖啡生豆分拣自动化生产线,日加工能力150吨,年产5万吨,是目前亚洲单条产能最大、最先进的咖啡生豆分拣精选生产线。
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咖品牌、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的比顿品牌被评为2022年云南省10大名品。春节前后,市内各咖啡庄园人气旺盛,新寨咖啡庄园等5个庄园和文化产业园累计接待游客68500人次、实现收入925万元。
咖啡产业园建成后,预计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电商销售20亿元,实现产业园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预计完成税收5000万元,可解决就业1000余人,带动就业1万余人。李晓波介绍,该生产线的建成,可以有效解决咖啡下游端精加工原料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大幅提高保山小粒咖啡品质,目前已完成咖啡生豆分拣1200吨。